采用這種產品定位法時,產品差異性就顯得不重要了,因為若真有競爭者的話,也是少之又少。此時為了要涵蓋目標市場,需要針對某一特定問題加以定位,或在某些情況下,為產品建立市場地位。
70年代中期,美國的公用事業幾近獨占,雖沒有直接競爭者,顧客卻認為存有可信度的問題。能源成本提高,石油禁運及通貨膨脹加劇的影響,使可信度的問題愈趨嚴重,全美國的公用事業都面臨同樣的難題。于是能源公司把自已定位為:了解及重視顧客所關心之能源問題的公用事業。此一定位反映在房屋成長上:"只要我們攜手合作,就能克服"。經事前及事后研究顯示,此一策略在短短的15個星期之內,就大幅改變了顧客對能源公司的態度。以問題來定為的另一則實例。非營利性的濫用酒精與藥物處理節目,原來被定位為協助治療疾病的節目,此定位針對為數不斷增長的配偶、孩子,或嗜酒/藥物者的雇主等。此定位有必要改變,因為大約有40%的成年人,直接或間接受到酒精及藥物嗜好者的影響,但是其中大多數人既不了解自已的問題所在,也不承認自已的問題。
所以,首先必須針對問題,予以定位,其次再尋求解決的方法。因此定位將"此節目是專門協助"改變為"了解及重視受影響之人的問題"。結果迅速產生效果,此新定位的節目執行不到3個月,門票及收益都比上年增加二倍以上。
不論那一種定位,產品品牌定位的基本方法就是比較,即性價比,既是產品的性能和產品的價格比較,也就是客戶的收益和付出的比例,客戶的受益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服務上的等價。
推薦閱讀:《看市值第二的集團老板是怎樣煉成的? 品牌營銷高手之三國劉備》《品牌競爭的關鍵——是否成功搶占消費者心智!》《實現心智聚焦,以視覺錘戰略夯實品牌定位釘住挑剔的“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