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戰略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又稱為業務層次戰略或者SBU戰略,它是在企業總體戰略的制約下,指導和管理具體戰略經營單位的計劃和行動。企業競爭戰略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確定顧客需求、競爭者產品及本企業產品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來奠定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特定地位并維持這一地位。
“競爭戰略之父”是邁克爾·波特,他的書可以在很多商學院學生、大學教授、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甚至國家領導人的書架上找到;他的“競爭和戰略”理論已經或者正在被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和企業深入研究;他的學術成果被美國國內的經濟會議以及眾多世界性的經濟學術論壇列為正式的、重要的討論議題。正如英國的《經濟學人》雜志對他的評價:如果有人能把管理理論變為令人尊敬的學院派原則,這個人就是邁克爾·波特。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在美國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在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的三種基本競爭戰略指引下,企業幾乎都采取了價格戰、功能戰、廣告戰、促銷戰、服務戰、品類戰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以此來打敗競爭對手。然而,良好的愿望并未轉換成美好的現實,過度的打擊對手并未使自己變得更好,而是所在領域的企業家族們面臨普通低利潤或者虧損的局面,大家都陷入了價格戰、功能戰、廣告戰、促銷戰、服務戰、品類戰的困境,大家越是想打敗競爭對手,大家越是變得更差,最后出現雙敗、多敗的格局。如果用形象的比喻,競爭戰略是一場“血”的戰斗!
推薦閱讀:《看市值第二的集團老板是怎樣煉成的? 品牌營銷高手之三國劉備》《李寧衰落之因:品牌戰略的巨大失誤!》《如何確保企業戰略定位保持一致性》